奮進“十四五”:2021年資產評估行業數據分析報告——基于資產評估報告統一編碼信息系統數據
來源: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:2022-12-26 字體大?。?em class="smaller">Aa-Aa+ 瀏覽次數:0【摘要】資產評估行業數字化治理為相關各方全面了解資產評估行業現狀,切實增強行業綜合治理能力提供了途徑。文章對2020-2021年度中國資產評估協會“資產評估報告統一編碼信息系統”數據進行統計分析?;谫Y產評估報告編碼管理視角,從報告編碼概況、申報機構、報告數量、報告評估值、報告評估收入、業務板塊、委托人情況、評估目的、評估對象、價值類型、評估方法等方面,分析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概況,探究行業發展趨勢及可能面臨的挑戰,以期為相關各方全面了解資產評估行業提供數據支撐和有益參考。
【關鍵詞】資產評估報告;統一編碼;行業信息化;行業數據;研究報告
評估值層面,如圖2所示。2021年評估值排名前5名的地區分別為北京(44.20萬億元,58.42%)、上海(6.13萬億元,8.11%)、深圳(3.20萬億元,4.22%)、浙江(2.43萬億元,3.21%)、山東(2.35萬億元,3.11%),上述5個地區的報告評估值占報告評估值總量的77.06%。青海(1147.08億元,0.15%)、廈門(1101.44億元,0.15%)、內蒙古(1017.78億元,0.13%)、寧夏(285.38億元,0.04%)、西藏(33.47億元,0.004%)地區的報告評估值相對較少,占報告評估值總量的0.47%。
評估收入層面,如圖3所示。2021年評估收入排名前5名的地區是北京(25.71億元,29.88%)、上海(9.56億元,11.11%)、廣東(5.70億元,6.63%)、浙江(4.17億元,4.85)、山東(4.09億元,4.66%)。上述5個地區的評估收入占評估收入總量的57.12%。寧波(4826.13萬元,0.56%)廈門(3005.45萬元,0.35%)、青海(1596.43萬元,0.19%)、寧夏(939.12萬元,0.11%)、西藏(53.22萬元,0.01%)地區的評估收入相對較少,占評估收入總量的1.21%。
對比不同區域2021和2020年資產評估報告數量、評估值和評估收入變化情況。相比2020年,2021年資產評估編碼報告數量增長較多的地區分別為山東(+5197份)、廣東(+4275份)、上海(+4253份)。從報告數量增減幅度來看,2021年寧夏(+588.24%)、大連(+150.97%)、西藏(+103.17%)等地區實現了30%以上的增長。廈門(-30.45%)、陜西(-9.99%)、浙江(-6.62%)等地的編碼報告數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。
評估值層面,2021年資產評估值增長較多的地區分別為北京(+22.30萬億元)、上海(+1.77萬億元)、深圳(+1.31萬億元)。從評估值增減幅度來看,寧夏(+3874.59%)、西藏(+1233.44%)、大連(+418.42%)等地區實現了30%以上的增長。廈門(-63.35%)、天津(-48.53%)、海南(-24.60%)等地的編碼報告評估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。
評估收入層面,2021年資產評估收入增長較多的地區分別為上海(+2.32億元)、廣東(+1.89億元)、深圳(+1.35億元)。從評估收入增減幅度來看,寧夏(+878.05%)、大連(+273.70%)、安徽(+97.65%)等地區實現了30%以上的增長。西藏(-66.38%)、廈門(-23.36%)、天津(-18.77%)等地的編碼報告評估收入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縮減。
(二)年度比較分析
對比不同地區2021年和2020年,編碼報備的資產評估機構數量變化情況。2021年評估機構數量增長較多的5個地區分別為山東(+72,20.06%)、江蘇(+57,23.08%)、四川(+48,17.20%)、北京(+43,17.70%)、浙江(+43,22.05%)。黑龍江的資產評估機構較2020年減少了2家,降幅1.55%。
五、資產評估報告編碼數量分析
(一)總體情況分析
2021年,編碼報備的有效資產評估報告合計376642份,按評估報告完成數量將4723家資產評估機構匯總排名。分析前10、前50和前100家資產評估機構的業務量,如圖5所示。前10、前50和前100家機構的資產評估報告數量分別為25404份、72068份和101893份,占總報告數量的比重分別為7%、19%和27%。
(二)年度比較分析
2021年和2020年前10、50、100家評估機構業務數量對比情況如表3所示。在編碼報告總量增長的情況下,2021年資產評估業務量前10、50、100家機構的業務量較2020年均有所增加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前50和前100家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數量總體占比略有下降,行業內業務數量呈增長態勢的同時業務數量分布更加均衡,行業內的市場競爭更加充分。
表4 編碼報告評估值排名前百家機構年度對比
(二)年度比較分析
2021年排名前10、50、100家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收入較2020年對比情況如表5所示。在總評估收入取得增長的情況下,2021年資產評估評估收入前10、50、100家機構的評估收入較2020年均有所增加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其總體占比幅度均有所降低,可以看出資產評估機構評估收入呈現增長態勢的同時,行業內不同機構間的評估收入分布更加均衡。
表6 編碼報告業務板塊分布情況
(二)年度比較分析
2021年,資產評估國資業務、證券業務、無形資產業務以及境外業務在評估報告數量、評估值以及評估收入方面較2020年均有所增長,司法業務各方面同上一年度相比變化較小,金融業務在評估報告數量和評估收入方面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。具體而言,國資業務、證券業務、司法業務以及境外業務的評估值增幅均超過70%,其中證券業務的評估值增幅最大,達到了100.58%;境外業務的評估報告數量和評估收入增幅最大,分別為49.90%和30.59%。各類業務的年度變化情況詳見圖8。
評估收入層面,2021年涉及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委托人的評估報告評估收入較2020年增幅較大,分別增長了20.93%和19.19%,評估收入占比也分別提升了2.25和0.33個百分點。個人和社會組織兩類委托人的評估報告評估值較上一年度略有4.52%和2.85%的降低。詳見圖11。
評估值層面,2021年評估目的分布情況如圖13所示,以財務會計報告目的為評估目的的報告評估值所占比例最大,合計約191440.59億元,占總體的25.30%。以股東股權比例變動為評估目的的報告評估值合計94776.82億元,占12.53%。以了解價值為評估目的的報告評估值約為76124.43億元,占比10.06%,涉及的報告數量較多。復核報告,合并、分立、破產、清算、解散,接受投資,產權轉讓等評估目的的報告評估值依次遞減。
評估收入層面,2021年評估目的分布情況如圖14所示。以財務會計報告目的為評估目的的編碼報告評估收入合計11.92億元,占比13.85%。以了解價值和以資產轉讓、置換、拍賣為評估目的的編碼評估報告對應的評估收入分別為11.07億元和9.56億元,占比12.87%和11.11%。
評估數量層面,以單項資產為評估對象的報告數量最多,合計246668份,占報告總數的65.49%。以企業價值為評估對象的報告數量位列其次,合計53666份,占比14.25%。資產組合(45117份)、無形資產(11992份)、森林資源資產(3305份),占比分別為65.49%、14.25%、11.98%、3.18%和0.88%。
評估值層面,以企業價值為評估對象的報告評估值占報告總體評估值的比例最高,合計359942.54億元,占比47.57%。單項資產的評估值總數位列其次,合計192827.55億元,占比25.49%。第三是資產組合,合計162432.89億元,占比21.47%。無形資產和森林資源資產占比2.51%和0.19%。
評估收入層面,以企業價值為評估對象的報告評估收入最高,合計36.51億元,占比42.43%。以單項資產為評估對象的報告評估收入次之,合計29.11億元,所占比例為33.82%。資產組合(14.33億元)、無形資產(3.26億元)、森林資源資產(0.43億元),占比分別為16.65%、3.79%和0.50%。
十二、價值類型統計分析
2021年編碼報備的資產評估報告的價值類型主要包括市場價值、投資價值、清算價值、殘余價值、在用價值等。按照價值類型分類,報告數量層面,排序為市場價值(322553份)、殘余價值(22569份)、清算價值(10973份)、在用價值(1811份)和投資價值(759份),占比分別為85.64%、5.99%、2.91%、0.48%和0.20%。
評估值層面,排序為市場價值(57.52萬億元)、清算價值(0.73萬億元)、在用價值(0.54萬億元)、投資價值(0.47萬億元)和殘余價值(0.03萬億元),分別占比76.02%、0.97%、0.71%、0.62%和0.03%。
評估收入層面,排序為市場價值(72.58億元)、清算價值(2.12億元)、殘余價值(1.62億元)、在用價值(0.50億元)和投資價值(0.40億元),分別占比84.34%、2.47%、1.89%、0.58%和0.46%。
十三、評估方法統計分析
2021年編碼報備的資產評估報告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場法、成本法/資產基礎法、收益法等。按報告數量、報告評估值和評估收入,評估方法分布情況如圖16所示。需要說明的是,此處所指評估方法是評估結論選取所依據的評估方法,而非評估過程中使用的方法。其中,編碼報備信息包含了多種評估方法的,統一按評估機構填報的第一種評估方法予以確認。
評估收入層面,以成本法/資產基礎法為最終方法的評估業務的評估收入合計50.52億元,占比58.70%;以市場法為最終方法的評估業務的評估收入合計17.09億元,占比19.86%;以收益法為最終方法的報告數量僅占總體的6.88%,但是評估收入達到了15.86億元,占比18.42%。
(本文已刊載于《中國資產評估》2022年第12期)
作者:楊松堂 、唐偉、來淵、陳蕾、薛欽源
作者單位:1.中國資產評估協會;2.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
【課題信息】本文系中國資產評估協會“2021年資產評估報告大數據分析項目”的階段性研究成果。課題組成員包括:楊松堂、唐偉、來淵、陳蕾、張亮、薛欽源、李夢澤、劉芮彤、張家翊、左欣玉、張良、劉新欣、周佳麗、賈明睿、周建姣。
- 1
- 分享:
相關文章
-
- 科技成果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市場價值評估方法構建研究
- 2022-11-18
-
- 用價材比率法模型評估珠寶名師作品的價值
- 2022-04-28
-
- 基于典當目的的珠寶評估方法和風險控制
- 2022-04-28
-
- 與珠寶首飾藝術品相關無形資產的分類及研究意義
- 2022-04-28